安徽大学图书馆官网,黑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
qq745048485 2024年11月29日 23:46:45 院校科普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大学图书馆官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黑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安徽大学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图书馆什么页面
校外访问。通过查询安徽大学官网得知,安徽大学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图书馆校外访问页面显示。安徽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二、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
1、安徽省最大的图书馆2、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4、合肥有多少图书馆?地址是多少5、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咋开的安徽省最大的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省其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第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要进入安徽农业大学的图书馆需要校园一卡通,设立要通过刷校园一卡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非本校师生进入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学校规定要通过刷卡进图书馆也是为了本校的公共财产着想。
1、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74号,与合肥市包河相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是标志性文化建筑。建于1913年,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
2、合肥市图书馆
合肥市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是合肥地区书目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资源中心,是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合肥中心,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3、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74号,与合肥市包河相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是标志性文化建筑。建于1913年,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
2、合肥市图书馆
合肥市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是合肥地区书目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资源中心,是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合肥中心,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3、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2、合肥市图书馆
合肥市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是合肥地区书目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资源中心,是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合肥中心,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3、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是合肥地区书目文献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资源中心,是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合肥中心,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3、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3、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1952年迁至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著学校的更名,图书馆同时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4、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1958年于合肥重建时图书馆同期建立,目前在用馆舍面积64045m2(2002年8月建成23384m2的逸夫图书馆,2007年7月建成40661m2的新馆文典阁)。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5、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制于1996年,位于庐阳区亳州路1号,馆舍面积1224平方米,工作人员22人,馆内开放8个业务部门,馆外开放12所分馆和一所汽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全市0-18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中小学教师、社会少儿工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可进行开机。
1、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摁一下即可开机。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1、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摁一下即可开机。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三、安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
1、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典藏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阅览部、文献信息中心、图工委秘书处和北校区、磬苑校区分馆等10个部门。安徽大学图书馆注重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专业队伍建设、员工素质的提高都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取得了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使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截止2015年5月,图书馆有馆员118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职称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11人,本科学历48人。现全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占全馆总人数的80%以上,馆员的总体学历、职称结构符合高等学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业务水平和质量大为提高。这些较为丰富的数据库资源面向全校二万余名师生每天24小时开放,部分资源与兄弟院校共享。安徽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功能齐全、文献载体多样、专业人员结构合理、服务设施和手段较为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图书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